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朗读文言文为什么要注意停顿 文言文朗读停顿

2024-05-31m.verywind.com
如何朗读文言文~

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关于停顿。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朗读中的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为"、"--"," - ";" -":" - "。" -"?" -"!" -"……",这个长短的确定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适当掌握和处理。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朗读骈体文或诗歌,要注意节奏停顿,节奏停顿连而不断,与"、"停顿稍有区别。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这些将在具体的语段中提示)。
  关于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关于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太后盛气而揖之"中重读的词语应为"面""盛气";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如"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重读的词语应为"亿丈""不测";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要重读,如"却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其中"七百余里""九国之师"应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如"当此之时……""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读。除以上五种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是因不同的语境而定的,故放在具体篇目中指导。
  关于语气、语调。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应读出句子的特有语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第一, 古代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的。停顿,在古代叫句读,是“小学”(小学时古代一门学问)的一种知识。古人要读懂别人文章的意思,必须要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南北朝的时候沈约,和谢朓等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从那时候开始,古人的诗文都很注意语句的对仗和语音的平仄。特别是律诗、词、曲、赋、平仄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学好停顿才能体会到古代诗文的美来。

举个列子,一首七言诗,有二三二的断法,有二二三的读法,要根据句意而定了,否则影响理解。再者为了对仗和平仄的要求,也应该断好诗句,推荐你看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一般书店都会有卖的。
1951年才有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十四种,即句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着重号(·加在字下)、书名号(《·》)、专名号(——加在字下),另有间隔号(.)b口在字间)。前八种统称点号,后六种加上间隔号统称标号。

朗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停顿,是为了区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得朗读更加流畅、清晰,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意。
例如,在文言文中,句子通常以动词为中心,而动词后面的名词和形容词等词语可能会作为宾语或定语等成分。为了区分这些成分,朗读时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停顿。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者、也、哉等)和韵律(如平仄、押韵等)也需要通过停顿来体现。因此,正确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文言文的断句,古称“句读(音“豆”)”,
停顿是为文言断句服务的,一来可以感受语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二来,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晔答题,真心助你】

  • 朗读文言文为什么要注意停顿
  • 答:第一, 古代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的。停顿,在古代叫句读,是“小学”(小学时古代一门学问)的一种知识。古人要读懂别人文章的意思,必须要注意句中停顿。第二,南北朝的时候沈约,和谢朓等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从那时候开始,古人的诗文都很注意语句的对仗和语音的平仄。特别是律诗、词、曲、赋、平...

  •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理由是什么
  • 答:其实语文文言文的朗读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情感,说白了就是根据语感(也就是象我们平时说话的停顿一样的性质),一般来说,根据句意就可以,没有很权威的划分。 你多试试就有感觉了。 3. 古文朗读停顿划分是怎么判断的 先练习加标点,再体会根据内容、语气停顿。 先说断句。韩愈说过,“句读之不知,惑之...

  • 如何朗读文言文
  • 答: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关于停顿.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朗读中的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为"、"--"," - ";" -...

  • 文言文画节奏线是为了什么
  • 答:另外我觉得文言文朗读最靠语感,多读读自然就顺了。

  •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基本原则
  • 答:文言文的节奏划分也是其特点之一。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较为繁复,语句的节奏也相对较慢。在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停顿和重音,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意。一般来说,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表示假设、转折等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后面也要停顿。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 古文断句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 答:古文断句依据的原理: 1,不破坏词语相对完整性。2,符合平常朗读习惯。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

  • 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
  • 答: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原貌。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

  • 文言文为什么要划分停顿
  • 答: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

  • 文言文朗读停顿规律
  • 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2. 文言文停顿技巧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朗读停顿和文言文断句
  • 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3.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