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金陵怀古》 许浑 翻译

2024-06-01m.verywind.com
金陵怀古 许浑 准确的全文翻译~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古代对南京的称呼。自三国时吴国起,历经晋、宋、齐、梁、陈,共六代作为都城。当初秦始皇东巡,身边的人曾说此地王气所在,五百年后必出天子,始皇于是下令把城北的山挖开以去王气。

  金陵自隋灭陈后,到唐代短短不到百年,成片的宫殿已荒废一空,因此诗人多起兴废之感。许浑此诗从隋兵灭陈起笔,实际是总说金陵六朝事。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玉树,是指陈国国王陈后主所作舞曲《玉树后庭花》,景阳,是指陈后主所居的景阳宫。译文(意译):玉树歌舞还没演罢,隋兵已攻入景阳宫,卫兵不知去向,金陵六朝的王气也到此告终。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松树和楸树,是坟地中常种的树;禾黍,《诗经》中有一篇《黍离》,历来被认为是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的,诗人并不一定真的在宫殿区域看到了庄稼,很可能是荒草,但用禾黍这一意象来引起读者对《黍离》的共鸣。译文(意译):远近的松楸间满布着历代官吏的坟茔,成片起伏的庄稼里掩映着六代的宫殿。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石燕,很多诗评,包括百度百科,都说成是零陵地区传说一只石头燕子,遇雨会飞翔。这种说法讲不通,零陵在湖南,跟南京没有任何关联,这个意象也不是非要用石燕才能表达,诗人不可能做如此牵强的事。石燕二字与南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应理解成1,石头城的燕子(南京别称石头城,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这样称呼了);2,燕子矶岩石间的燕子(燕子矶在南京城北的长江边),个人觉得解作燕子矶岩石间做巢的燕子更好一些,或者诗人这两个意思都有。江豚就是现在的珍稀动物长江白鳍豚,想来唐代还是比较常见的。这一联诗也不必逐字地理解,有些诗评说石燕江豚都是神怪动物,象征过往的英雄或君王,品味全诗,个人觉得是诗人在表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平平常常在流逝,就象燕子不论晴天雨天都在云间飞翔,不论夜里还是白天(风只是为了押韵,并不是特指刮风)江豚都在波浪间出没一样。译文(意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燕子不论晴天雨天都在云间飞翔,江豚不论夜里还是白天都在波浪间出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很多诗评,包括百度百科,都没有说明白“青山似洛中”的来历,只举了李白的诗句“山似洛阳多”,这远没有表达作者的意趣。《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记闻:一天,因朝廷被敌人攻占而从洛阳迁都到建康(金陵)来的人士,在新亭野宴,有个叫周顗的,暸望金陵四周景色,叹息道:这里的风景跟洛阳一样,可是山河却不同了。众人听了,都不觉流泪。了解了这个典故,就知道诗人的意思不光是说金陵的青山象洛阳的青山,他的真实意思是,再也无法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今天的金陵和往昔的洛阳一样落寞。译文(意译):英雄君主们已经逝去,金陵的豪华早已不再,金陵与洛阳的风景相似,让我感叹世事的沧桑。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金陵怀古

作者: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玉树】《玉树后庭花》
【松楸】坟墓上栽的树
【石燕】《湘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江豚】《南越志》“江豚似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译文:
第一句:据说陈后主听到隋军已渡江进攻,便说:“王气在这里,别怕,敌人必定自会失败。”这个昏君到临死时还想依靠他的“王气”。所以许浑诗第一句便狠狠的讥笑了一下:“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是陈后主宫中的楼名。楼前有井一口,隋兵冲入景阳宫时,后主和他的孔贵妃、美人张丽华一起投井自杀,被隋兵拉了出来。戍楼是边境上的碉堡,敌人已攻入京都,戍楼当然已空无一人了

第二句:六代以来的达官贵族的坟冢,现在已只见远近的松楸。向来是宫殿巍峨的地方,现在已只有高高低低的禾黍。

第三句:冢殿荒芜,霸图消灭,良可惜也。自古及今,惟石燕飞翔,江豚出没,景物常存耳。

第四句:若英雄一去,豪华殆尽,不复再留,岂有能若青山之无恙哉?当时没有英雄人物,以致豪华被毁尽了。

简要分析首联中的“残”和“合”两个字的表现力。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