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三章停顿

2024-04-30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三章翻译原文
  • 答:《孟子三章》原文和译文如下:1、《孟子三章》原文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

  • 鱼我所欲也的朗读节奏如何划分?
  • 答: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 根据孟子三章写作文
  • 答:1. 《孟子三章》原文 孟子三章原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 八上语文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 答:八上语文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 八上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八上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

  • 孟子·恻隐之心怎么划停顿
  • 答: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由是观之 / 无恻隐之心 / 非人也 / 无羞恶之心 / 非人也 / 无辞让之心 /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 / 非人也 / 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 /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 辞让之心 / ...

  •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
  • 答:《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 《孟子》 梁惠王 (上) 第三章
  • 答:经典语句:1.孟子对曰:1“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孟子》三章全文和翻译
  • 答: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孟子三章翻译如下1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译文 译文 孟子...

  • #孟子三章译文及翻译
  • 答:孟子三章译文及翻译回答如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以下是《孟子》第三章各节的中文译文和翻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曰:’君子之道,是否严以律己,不...


    网友点评:

    印竹征19471743154: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读? -
    富平县533回复: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

    印竹征19471743154:   《孟子》三章翻译内容是什么? -
    富平县533回复: 《孟子》三章翻译内容如下: 1、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译文: 孟子觐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

    印竹征1947174315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断句 -
    富平县533回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PS.楼主同志!好容易的啊这个!

    印竹征19471743154:   孟子.告子中 两小儿辩日古文停顿都停在哪 -
    富平县533回复: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注:今人常习惯性地将性善与性恶相对,事实上,持性恶论的是荀子,年代晚于孟子,本篇是孟子与告子的争论,不涉及荀子的性恶说.应当指出,当时的人多用比喻论证,其某些论述按照现代的逻辑标准看并不严格.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