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于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用法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 答:1: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 答: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

  • 文言文易动用法
  • 答:意动用法,是词的一种用法,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 文言文的的几种用法
  • 答:1. 文言文中“以”的几种用法 “以”字用法归纳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 答: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②今王鼓乐于此。③冠切云之崔嵬。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

  • 文言文基本用法
  • 答:3.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

  • 文言文的的用法
  • 答: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 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

  • 文言文之用法大全
  • 答:3. 七上年级所有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详解,尤其是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 答: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

  • 文言文以用有哪些
  • 答:3.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


    网友点评:

    伏锦别19459882420:   古文中“于是的用法!古文中于是”的用法很多,到底怎么应用这些
    南昌县1562回复: 1.相当于现在的“于是” 2.从此 例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伏锦别19459882420:   关于几个文言虚词请分别列出“所,而,为,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并?
    南昌县1562回复: 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一、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

    伏锦别19459882420:   于、以、也在古文中都有哪些用法? -
    南昌县1562回复: 于,在,例于是时;介词,引出对象,例求救于赵,可解释为向;介词,表被动,例内惑于郑袖,可解释为被.于”在文言文中起多种介绍作用,可是在现代文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被”等.以,介词,现代文中分别改用“用,凭,靠”等,也有是副词无意义,例是以谓之能也也,一般在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表强调,感叹等

    伏锦别19459882420:   “于”“为”“而”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 -
    南昌县1562回复: 于:在 ;乎 ;于是;这样 为:行为,作为;是

    伏锦别19459882420:   高中文言文虚词“之,于,者”的用法 -
    南昌县1562回复: 答案:1.之 ⑴他、她、它(们). ⑵的. ⑶往,到......去. 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

    伏锦别19459882420:   文言文中,在“于”的意思里,从和向有什么区别 -
    南昌县1562回复: 文言文中,“于”作为介词时,有“从”和“向”的用法. 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于”同现代汉语的“向”.举例:“白于母曰”——向母亲说;“问道于盲”——向盲人问路. 在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时,“于”的意义可以是“从”.举例:“取之于民”——从老百姓哪里取来;“得之于途”——从路上捡来. 文言文介词中,“于”使用频繁,用法和意义也很复杂,理解时需要注意语言环境.它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表示比较、被动等.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