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征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什么意思
  •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出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

  • 困于心,衡于虑;征于声,发于色;是什么意思啊?
  • 答:释义:内心困惑,思虑阻塞;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节选: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白话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

  • 文言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 答: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啥
  • 答:释义: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此句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 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句话原文的译文为】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 答:“正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意思是说,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露于语言中,然后才被人所知晓。【解释】色:脸色,指脸上。喻:知晓、明白。此句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 答:1、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2、这句话表明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1,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该句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在段落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该句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在段落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友点评:

    巢娣郎1948366767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什么意思 -
    定结县376回复: 知晓;明白 [know]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

    巢娣郎1948366767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义 -
    定结县376回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被别人所了解.

    巢娣郎19483667677:   对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句是怎么理解的? -
    定结县376回复: 征,征验,即表现出来. 色,颜色,即脸色. 发,发出. 声,主要指吟咏叹息之声. 喻,明白,了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几句的意思是“征验于颜色,吟咏叹息之...

    巢娣郎1948366767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 -
    定结县376回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对色发于声音,然后分析

    巢娣郎19483667677:   请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句话的“于”是相同意思么?..请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句话的“于”是相同... -
    定结县376回复: [答案]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两个“于”的意思是“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中“于”的意思是“在”,“是”的意思是“这时”,所以“于是”即“在这时”.

    巢娣郎1948366767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义是指别人明白我还是我明白别人?老师说是我被别人明白.可是参考是什么的都说是我明白别人. -
    定结县376回复: [答案]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被别人所了解.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