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画节奏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文言文的节奏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划分节奏
  • 答: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划分节奏
  • 答: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孟子三章原文划分节奏?
  • 答:【翻译】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断句是什么?
  • 答:资料扩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孟子的散文作品。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较,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全文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很强,确实是一篇传诵千古的政治短论。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

  • 文言文怎么画停顿?有什么技巧?
  • 答:(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手抄报
  • 答:1、在手抄报的顶部中央位置写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标题。2、在手抄报的中央部分画一幅图,图中可以画两个人物,一个人物正在遵循道德原则,另一个人物正在违背道德原则。这可以用来表示得道和失道的概念。3、在图的下方写上一段文字,解释这幅图所表达的含义。例如,你可以写: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

  • ...第5到7段的结构特点,比喻论证,划分句子节奏,朗读等。
  • 答: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三、熟读课文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

  •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技巧
  • 答: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怎么给文言文划停顿
  • 答: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


    网友点评:

    寇沸元13187302556:   《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呢?
    江南区998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寇沸元1318730255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章特点和论点,孟子的主要资料.
    江南区998回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yú),邹(现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曾经游历齐、宋、魏、梁等诸侯国,宣传先...

    寇沸元1318730255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
    江南区998回复: 相同之处:1.都是运用实例,最后得出论断,是典型的议论文. 2.议论中的语言充满气势,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篇多用对偶排比,音节和谐,朗朗上口,既优美耐读,有流畅有力. 不同之处:1.《生于忧患》一篇采用分总的结构,先举例,从而得出结论,《得道多助》一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明确提出论点,再举例,最后再强调观点. 2.《生于忧患》一篇的例子是举用历史名人,《得道多助》一篇采用的是日常生活的例子(战争). 3.《生于忧患》一篇采用的是正面直接论证,《得道多助》一篇采用的是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