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议论文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与赏析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故,论点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时,战争的胜负又由统治者是否得道所决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这一番议论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心论点的深化,故而编者就把这一结论提炼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议论文150字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议论文150字,参考如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所受到的关注和帮助程度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着,但其背后可能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当一个人成功、得道时,往往会因为其成就和地位而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这是因为社会普遍倾向于...

  • 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议论文的结论(100字左右)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 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一篇议论文》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读《孟子二章》第一章时,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告诉我们要领导者必须“施仁政”,这才样才能获得成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但他不施仁政,最终还是被人民推翻。司马迁在《史记》中...

  • 议论文主旨和中心论点是一回事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 答:1.应是一回事。虽然此文的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文章主旨却依然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为人和才得道及得多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通过阐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重要性,而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文800字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文800字如下: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团结。三里的内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极...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文600字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

  • 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话题写篇作文800字...
  • 答: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结构内容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第1层(舜发于……举于市):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

  • 有关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几个题
  • 答:失道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的第一章,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读篇目,体裁是议论文。在厘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参阅了很多资料,对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家存在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本篇文章的两句话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 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有感-450字
  • 答:”崇尚儒家学说的封建王朝之历代新君“大赦天下”,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等,这无不重视人的重要因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里的“人和”是指团结、求大同存小异:“道”是指统治的方向、方法和道理...


    网友点评:

    乐备辉1823981310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小作文 -
    银海区2712回复: 其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深成含义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应该怀着一颗善良,正义、端正的去做,不应该用虚拟来遮掩一切,我们要光明磊落!不偷鸡摸狗,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乐备辉18239813107: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银海区2712回复: [答案]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议论型文章”(议论文),所以它有其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在文章一开始即说出. 但是,因为文章继续发展下去,就写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既然文章用了大段笔墨来说明地...

    乐备辉18239813107:   如何写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议论文 -
    银海区2712回复: 答: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事例 1、周武王伐商纣(周武王的得道和纣王的失道).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

    乐备辉18239813107: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银海区2712回复: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议论型文章”(议论文),所以它有其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在文章一开始即说出. 但是,因为文章继续发展下去,就写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既然文章用了大段笔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