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微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什么意思?
  • 答:翻译: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出处: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赏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用现代文怎么翻译?
  • 答:表现于脸色,在发出吟咏叹息的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人们才了解明白。

  • 文言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 答: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什么意思?
  • 答: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 困于心,衡于虑;征于声,发于色;是什么意思啊?
  • 答:意思如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衡于虑:心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作:奋发,指有所作为。征于色:把心情表现...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百度...
  • 答: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0407.htm

  • 翻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这样别人才能知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理解
  • 答: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作用?
  • 答: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 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 是思想上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表情上的 其实就是为了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孔子的“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什么意思
  • 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开始人的认识处于错误,混乱,蒙昧的状态,后来改正了,有作为了,明白了,茅塞顿开了.也是表达了不利因素促使人提高进步的意思.


    网友点评:

    官紫制14773144585: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
    金寨县1068回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 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 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官紫制14773144585: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义是指别人明白我还是我明白别人?老师说是我被别人明白.可是参考是什么的都说是我明白别人. -
    金寨县1068回复: [答案]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被别人所了解.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