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种桑误国典故原文

2024-06-02来源:本站编辑

  • 细说种桑误国,典故?
  • 答: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有人称这个故事...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展丝绸,行销他国,待他国效仿发展丝绸,齐国突然改种...
  • 答:典故:“种桑误国”齐恒公时,齐国由于襄公的失政而处于衰败的时期,急需谋求发展和稳定自身,周边 鲁、梁 等国都有一定的威胁。这个前提下 管仲 献策 齐恒公,要求全国上下都着绨料的衣服,而这种面料是鲁、梁的百姓擅长织作的,于是大量从这两个国家高价进口面料,这两个国家看到巨大的利润后,开...

  • 元史彻里传原文及翻译
  • 答: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日:“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 求一篇古文的名字 好像是战国策上的,我的不确定。。。还请各位不吝赐 ...
  • 答:“种桑误国”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一个大国的皇帝命令大 臣们都必须穿丝制衣服而自己的国家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桑树。 这个国家的的丝价就猛涨。于是其它小国就纷纷种桑养蚕不种 粮食卖丝赚银子不亦乐乎。过了几年这位皇帝又命令大臣 们只准穿布衣并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这样这些小国的人就 纷纷饿...

  • 种桑误国典故里说的是哪两个国家?
  • 答: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命令大臣们都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这个国家丝价就猛涨。其他小国就纷纷不种粮食种桑树,卖丝赚银子,不亦乐乎。过了几年,这个皇帝又命令大臣们只准穿布衣,并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这样这些小国的人就纷纷饿死。而这位皇帝就轻易获取了这些小国。人物...

  • 历史十大顶级阳谋
  • 答: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因齐襄公的错误政策导致国力大损。为了应对周边鲁、梁等国的威胁,管仲向齐桓公献策,要求全国上下都穿绨料制作的衣服。种桑误国解释:绨,是一种丝绸制品,当时的鲁、梁二国的百姓非常擅长织作。齐国百姓都穿绨料制作的衣服后,对绨料的需求大增,就大量的从鲁、梁进口这种...

  • 每日一读 | 92 | 奏对篇 桑维翰 《谏赐优伶无度疏》
  • 答:原文:向者.陛下亲御胡寇.战士重伤者.赏不过帛数端.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士卒解体.陛下谁与卫社稷乎.译文:以前,陛下统军抗战时,奖赏受重伤的战士不过几匹绸布。现在,陛下赏赐那些娱乐的艺人成捆的丝绸和万计的金钱,还有锦袍银带。战士...

  • 除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还有什么故事是说明知音难求的?
  • 答: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而在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时,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

  • 我想要这样的一个典故的原文或者具体类容~
  • 答: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筼些枯枝,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

  • 古诗词中常用的历史典故
  • 答:一、引用历史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几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慨叹。此外,经常入典的历史故事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新丰客”“新丰”,抒发怀才不遇...


    网友点评:

    闵索田17616157249:   “书愤”中的“愤”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并说说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
    社旗县1964回复: [答案]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闵索田17616157249: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这首诗中隐藏的故事是什么 -
    社旗县1964回复: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闵索田17616157249:   过华清宫绝句是什么类型的诗? -
    社旗县1964回复: 是咏史诗.诗文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

    闵索田17616157249: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 -
    社旗县1964回复: [答案] (1)C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薄:逼近. (2)D 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

    闵索田17616157249:   白居易《长恨歌》故事梗概,200字,急!
    社旗县1964回复: 唐玄宗喜好美色,杨家有女玉环天生丽质,玄宗选中后极尽宠爱,终贪色误国使安禄山兵叛乱权,无奈于逃亡途中迫于群臣压力将玉环赐死.后玄宗每每思念,辗转难眠.临邛有一道人能乱晓阴阳,有感于玄宗情义,愿为天上地下寻玉环魂魄.后寻得海上仙山太真仙子,仙子得闻玄宗消息,悲喜难名,将一簪带于帝王,以约为誓.惜仙人永隔,此情难续,是为长恨歌!

    闵索田17616157249:   岂止奸佞误国 颟顸蚁穴千里什么意思 -
    社旗县1964回复: 误了国家大事的岂止是那些奸佞小人,还有那些糊涂而马虎的官员.就像千里长堤的蚁穴一样也会给国家带来的侵蚀.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