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联系历史或现实例一个这样的例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2024-05-09m.verywind.com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例子~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示例〗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扩展资料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杰纷纷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渊(唐)
6.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7.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8.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 多助,失道寡助中含义是什么,并结合历史或现实举例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

  • 有关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历史人物
  • 答:孟子 所说 史实和现代事例: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

  • 如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
  • 答: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在现实生活当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一颗...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故事
  • 答:这天下诸侯本来就忌惮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如此的倒行逆施,不恰恰给他们一个讨伐大王您的理由么?您现在反倒问我是因为什么,这真是可发一笑啊。”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齐国以仁义之师自居,却行不仁义之举,...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举一个例子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用一个例子举的,如商周时候,纣王不得人心就没有人帮助他,就连他的士兵也临阵倒戈。周武王就有许多人帮助,这个例子可以说名这两个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 关于失道者寡助的具体事例!要具体!
  • 答: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在国际上是没有人愿意帮助去掠夺别国的国家的。5、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耽于逸乐、沉湎酒色、滥用民力和拒纳忠言。因此,他的无道导致的寡助,而当时奋起反抗的瓦岗军得道多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要是谈政治还是谈战争请说说理由
  • 答:既是谈政治也是在谈战争,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两者之间就犹如因果一般不可分离,无论是政治还是战争,最主要的就是得道,就是广布仁政,因为没有办法改变天时地利,所以天时地利对于双方来说是公平的,那么能够左右政治与...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感想
  • 答: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背向的重要规律,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军事上,在我们日常的政治...
  • 答:我们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坚持不结盟政策,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尊重与信赖,在我国遭受汶川地震灾害时,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伸出了援手...

  •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
  • 答:根据得道多助 有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活说说很现实的说说 其他类似问题2008-08-10 现代生活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仍然有谱片的意义,请结... 170 2010-12-21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仍有普遍意义。结合...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