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贵粟疏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5-08m.verywind.com
~

1. 论贵粟疏全文(译)

《论贵粟疏》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晁错。

全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连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作者在说明问题时运用古今对比,农夫与富商大贾的对比,法令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使他的主张得到更鲜明的表现,让统治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中特别是对农民现实生活的贫困穷苦的描写,揭露性很强。 译文: 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

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那时没有因饿死而被抛弃和饿瘦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

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会等有了轻暖的皮衣才穿;饥饿的时候,也不会等有了美味才吃;饥寒交迫,就顾不上廉耻了。

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这是因为君主需要它的缘故。

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

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不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现在农夫中的五口之家,家里可以参加劳作的不少于二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超过百石。

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

交赋税的时候,有粮食的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妻子儿女来还债的事情。而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牟取利润。

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 *** 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农桑的收获。

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各地,车乘络绎不绝,乘着坚固的车,赶着壮实的马,脚穿丝鞋,身披绸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

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上下相反,好恶颠倒,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国家富裕,法令实施,那是不可能的。 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

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 *** ,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

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从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 *** 用,那么贫苦百姓所担负的赋税就可以减轻,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补不足的,法令一颁布百姓就能够得益。

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按现行法令,民间能输送一匹战马的,就可以免去三个人的兵役。

战马是国家战备所用,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

2. 【文言文阅读(25分

7.C 8.A 9.A 10.A 11.D 12.(1)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2)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 (3)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 【解析】 7. 试题分析:殆,几乎、差不多。

“殆”没有“必将、一定”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兼并 ” 古义 :同时并列,两全。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绝等,推敲不厌详明。”;;并吞。

指土地侵并,或经济侵。《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

《荀子·王制》:“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汉·晁错《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助词,“的”;D“其”代词,“他”/代词,“其中”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中“知、迁”为官职升迁调动的术语。

要熟悉常见的官职名。另外在 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他们并没有把王旦接回家,王旦此前早已回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中重要实词为“虑、咎、益”。

固定格式为“何以、所以、无所”。文言文翻译中的得 分点有: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文言句式(省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

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

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

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

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

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

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

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

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

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

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

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1)(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情况)和品行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2)逐渐(慢慢地)升任刑部主事,(为宫中)采摘御园果实的中官(太监、宦官),盛怒之下杀死了看剜人的母亲。

(3)释放了他。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

小题1:论:判罪小题2:“政务惠民”意思是在治理方面致力于造福百姓。①②③都能表明这一点。

小题3: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不是荒废政务。【小题 4】(1)咸:都。

治:政绩,治理情况。行:品行。

殿:考核下等。(2)稍:逐渐,慢慢地。

迁:升迁。中官采御园果者:采摘御园果实的中官;定语后置句。

(3)置:赦罪,释放。已:已而,不久。

4. 要求“论积贮疏”和“论贵粟疏”的全文

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贵粟疏 圣 王 在 上, 而 民 不 冻 饥 者 , 非 能 耕 而 食 之 , 织 而 衣 之 也 , 为 开 其资 财 之 道 也 . 故 尧 、禹 有 九 年 之 水 , 汤 有 七 年 之 旱 , 而国 亡 捐 瘠 者 , 以 畜 积 多 而 备 先 具 也 . 今 海 内 为 一 , 土 地人 民 之 众 不 避 汤 、禹 , 加 以 亡 天 灾 数 年 之 水 旱 , 而 畜 积未 及 者 , 何 也 ? 地 有 遗 利 , 民 有 余 力 , 生 谷 之 土 未 尽 垦, 山 泽 之 利 未 尽 出 也 , 游 食 之 民 未 尽 归 农 也 . 民 贫 , 则 奸邪 生 . 贫 生 於 不 足 , 不 足 生 於 不 农 , 不 农 则 不 地 著 , 不地 著 则 离 乡 轻 家 , 民 如 鸟 兽 , 虽 有 高 城 深 池 , 严 法 重 刑, 犹 不 能 禁 也 . 夫 寒 之 於 衣 , 不 待 轻 暖 ; 饥 之 於 食 , 不待 甘 旨 ; 饥 寒 至 身 , 不 顾 廉 耻 . 人 情 , 一 日 不 再 食 则 饥, 终 岁 不 制 衣 则 寒 . 夫 腹 饥 不 得 食 , 肤 寒 不 得 衣 , 虽 慈母 不 能 保 其 子 , 君 安 能 以 有 其 民 哉 ! 明 主 知 其 然 也 , 故务 民 於 农 桑 , 薄 赋 敛 , 广 畜 积 , 以 实 仓 廪 , 备 水 旱 , 故民 可 得 而 有 也 . 民 者 , 在 上所 以 牧 之 , 趋 利 如 水 走 下 , 四 方 亡 择 也 . 夫 珠 玉 金 银 ,饥 不 可 食 , 寒 不 可 衣 , 然 而 众 贵 之 者 , 以 上 用 之 故 也 .其 为 物 轻 微 易 臧 , 在 於 把 握 , 可 以 周 海 内 而 亡 饥 寒 之 患. 此 令 臣 轻 背 其 主 , 而 民 易 去 其 乡 , 盗 贼 有 所 劝 , 亡 逃者 得 轻 资 也 . 粟 米 布 帛 生 於 地 , 长 於 时 , 聚 於 力 , 非 可一 日 成 也 ; 数 石 之 重 , 中 人 弗 胜 , 不 为 奸 邪 所 利 , 一 日弗 得 而 饥 寒 至 . 是 故 明 君 贵 五 谷 而 贱 金 玉 . 今 农 夫 五 口之 家 , 其 服 役 者 , 不 下 二 人 , 其 能 耕 者 , 不 过 百 亩 . 百亩 之 收 不 过 百 石 . 春 耕 夏 耘 , 秋 获 冬 臧 , 伐 薪 樵 , 治 官府 , 给 繇 役 ; 春 不 得 避 风 尘 , 夏 不 得 避 暑 热 , 秋 不 得 避阴 雨 , 冬 不 得 避 寒 冻 , 四 时 之 间 亡 日 休 息 ; 又 私 自 送 往迎 来 , 吊 死 问 疾 , 养 孤 长 幼 在 其 中 . 勤 苦 如 此 , 尚 复 被水 旱 之 灾 , 急 政 暴 赋 , 赋 敛 不 时 , 朝 令 而 暮 改 . 当 具 有者 半 贾 而 卖 , 亡 者 取 倍 称 之 息 , 於 是 有 卖 田 宅 鬻 子 孙 以偿 责 者 矣 . 而 商 贾 大 者 积 贮 倍 息 , 小 者 坐 列 贩 卖 , 操 其奇 赢 , 日 游 都 市 , 乘 上 之 急 , 所 卖 必 倍 . 故 其 男 不 耕 耘, 女 不 蚕 织 , 衣 必 文 采 , 食 必 粱 肉 ; 亡 农 夫 之 苦 , 有 仟伯 之 得 . 因 其 富 厚 , 交 通 王 侯 , 力 过 吏 势 , 以 利 相 倾 ;千 里 游 敖 , 冠 盖 相 望 , 乘 坚 策 肥 , 履 丝 曳 缟 . 此 商 人 所以 兼 并 农 人 , 农 人 所 以 流 亡 者 也 . 今 法 律 贱 商人 , 商 人 已 富 贵 矣 ; 尊 农 夫 , 农 夫 已 贫 贱 矣 . 故 俗 之 所贵 , 主 之 所 贱 也 ; 吏 之 所 卑 , 法 之 所 尊 也 . 上 下 相 反 ,好 恶 乖 迕 , 而 欲 国 富 法 立 , 不 可 得 也 . 方 今 之 务 , 莫 若使 民 务 农 而 已 矣 . 欲 民 务 农 , 在 於 贵 粟 ; 贵 粟 之 道 , 在於 使 民 以 粟 为 赏 罚 . 今 募 天 下 入 粟 县 官 , 得 以 拜 爵 , 得以 除 罪 . 如 此 , 富 人 有 爵 , 农 民 有 钱 , 粟 有 所 渫 . 夫 能入 粟 以 受 爵 , 皆 有 余 者 也 ; 取 於 有 余 , 以 供 上 用 , 则 贫民 之 赋 可 损 , 所 谓 损 有 余 补 不 足 , 令 出 而 民 利 者 也 . 顺於 民 心 , 所 补 者 三 : 一 曰 主 用 足 , 二 曰 民 赋 少 , 三 曰 劝农 功 . 今 令 民 有 车 骑 马 一 匹 者 , 复 卒 三 人 . 车 骑 者 , 天下 武 备 也 , 故 为 复 卒 . 神 农 之 教 曰 : 「 有 石 城 十 仞 , 汤池 百 步 , 带 甲 百 万 , 而 亡 粟 , 弗 能 守 也 . 」 以 是 观 之 ,粟 者 , 王 者 大 用 , 政 之 本 务 . 令 民 入 粟 受 爵 至 五 大 夫 以上 , 乃 复 一 人 耳 , 此 其 与 骑 马 之 功 相 去 远 矣 . 爵 者 , 上 之所 擅 , 出 於 口 而 亡 穷 ; 粟 者 , 民 之 所 种 , 生 於 地 而 不 乏. 夫 得 高 爵 与 免 罪 , 人 之 所 甚 欲 也 . 使 天 下 人 入 粟 於 边, 以 受 爵 免 罪 , 不 过 三 岁 , 塞 下 之 粟 必 多 矣 .。



  • 论贵粟疏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论贵粟疏》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晁错。 全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连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作者在说明问题时运用古今对比,农夫与富商大贾的对比,法令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使他的主张...

  • 求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及答案 急急急!!!
  • 答:1.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复:再次。使:让。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究:明白。固:同姑,姑且。)③行先生之言也(行:执行。)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视:能看见。)2.①以问先生(拿。) ②此吉...

  • 论贵粟疏翻译及原文
  • 答: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

  • 划分文言文句子
  • 答:(13)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

  • 文言文阅读《晁错》
  • 答:汉·晁错《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

  • 文言文划分句子停顿
  • 答:(13)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

  • 论贵粟疏翻译及原文
  • 答:《论贵粟疏》的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

  • 《汉魏六朝散文·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 答:《汉魏六朝散文·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2,汤有七年之旱3,而国亡捐脊者4,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注音
  • 答: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注音如下: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 还要文言文
  • 答:寓意: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3:寒之于衣,不待轻暖:出自《论贵粟疏》 〔西汉〕晁 错原文: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