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孟当时为什么要一直坚持推行仁政呢?有什么说法吗?

2024-06-02m.verywind.com
~

古来圣贤孔孟一直以仁政立说,主张古代君主应为政以德,为天下立命,居位之高,更应胸怀仁义,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世人谋取更多的福祉,而在私天下时期,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少君主为满足一己私欲,沉于享受,而使手中的权力错用,推行暴政,使得一朝早衰,君主实行仁政方能在历史的长河走得更长远。

暴政之势覆天下

夏桀搜民众之膏脂筑倾世瑶宫,以众人血汗渡一己私欲,一国之君,心不在民,众人群起反之而亡。商纣创炮烙之刑,取忠臣之心,施暴政于民,商朝亦随商纣自焚而被周国替代。秦朝时推行暴政,苛捐杂税,严刑徭役,世人不堪重负,民间动荡时有发生,三世而亡。隋炀帝期间贪图享乐, 大兴土木,广征劳力,不少壮汉因长期劳役却又没得到及时医治而腿部生蛆,叫苦不迭。隋朝短短历时两代即被李氏讨伐。

仁义之理稳天下

历代仁君多以儒学为道,推行孔孟之礼。秦覆灭后汉高祖刘邦登基,实行仁政,文景二帝在位时亦实行轻徭薄赋,减灭赋税,世人安居乐业,延续了将近四百多年的汉天下历史。隋二世而亡后唐高祖李渊开国,改国号为唐,唐朝君主以隋为鉴,重视民意,顺应民心之所向,先后开创了贞观,开元等盛世。由此可见,历代君主唯思天下之所思,忧世人之所虑,方能被世人爱戴,百世流芳。

因此,孔孟夫子主张的施政以德是在历史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的至理。虽是简单的“仁政”二字,但其背后意义却重如千金,是人性道德约束和自律的极高追求,在对君主行为缺乏法律和社会约束的古代,仁政一说是对君主的极大考验,手握权杖而不擅用,不私用,唯千古明君方能一直坚守,被历史铭记。



孔孟推行以仁为核心的治国思想是使命,能不能实现是“天命”,但是也会尽自己的全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他们也认为推行仁政是为了大义。

这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误解。孔子的儒家,关心的是人及人类的进步,“仁”是基础,“政”治是一个方面,没有推行“仁政”,更不是“一直”在推行。
“道之不显”就是因为望文生义的人太多了,孟子首当其冲的算一个。

孔子曾经说:“苛政猛于虎也“。在孔子看来,苛政对于老百姓来讲,比老虎还要凶狠。所以孔子一直坚持推行的是仁政,百姓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才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因为儒家的思想核心就是“仁”。这是孔子孟子的信仰,是他们的思想追求,精神追求。

  • 孟子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 答:[rén zhèng]仁政 编辑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仁政"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在当代的...

  • 谈谈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 答:孟子提出的“正经界”,虽不合时宜,却也是为实现“仁政”制度思想上的体现;因为“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同上)这里也道出了儒家为国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充当裁判员的定位。此外,在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里,对政府要取信于民尤为强调。这也是对孔子“德治”制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说:“上好礼,...

  • 儒家代表孟子提出了什么仁政论断?
  • 答: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作《孟子》七篇,后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对于仁政学说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

  • 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

  •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着怎样治国
  • 答:三、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四、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

  • 孟子仁政思想
  • 答:其结果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成一种仁政的学说,由仁爱之心,发展为统治者、最高的领导要关爱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迈进一步。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亲自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各诸侯。孟子非常重视孔子的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

  • 孟子是如何理解仁政的?
  • 答:孟子认为,仁政就是君王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君王。孟子认为,如果君王实行仁政,则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君王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 论述孔孟为代表儒家仁政的思想
  • 答:提取码: xmvk 论述孔孟的"仁政"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概念的,但是孔孟荀三人又各有所侧重,尤其是孟荀二人还直接对立,这又产生出一个问题:究竟谁能代表儒家?实际上很难简单地说“仁政”、“王政”或是“礼制”代表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

  • 孔孟思想的不同
  • 答:一、人格上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激进。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历经磨难,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

  • 孔孟思想的精髓
  • 答:一、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孔孟思想的精髓是主张仁义。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