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到多数失道寡助笔记

2024-05-04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注释
  • 答: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词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词如下: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是什么?
  • 答:注释如下:1、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2、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3、道,正义。下同。4、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5、寡:少。出处:《孟子》原文(节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原文及注释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注释如下: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 得到多助寡失道寡助原文及注释
  • 答: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u)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初三课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
  • 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以...

  • 孟子及其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注释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

  • 得道多助文言文的节奏
  • 答: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划分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答:《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如下:一、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网友点评:

    薄才初19154914654:   什么叫得到多肋,失到寡肋. -
    塔河县2106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

    薄才初19154914654:   得道多助失道寡.大人不计小人嫌,是什么意思? -
    塔河县2106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薄才初1915491465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题是 -
    塔河县2106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其中心论点,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结论同时也就是孟子一开始想要证明的论题.

    薄才初1915491465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了孟子什么的政治主张 -
    塔河县2106回复: 1、政治主张:只有施仁政的国君才能得到天下人拥戴.2、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是由孟子以及他的弟子编写.3、人物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伋的再传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人称孔子为“圣人”,而孟子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他继承孔,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薄才初19154914654:   《孟子》翻译天时不如地利……战之胜矣笔记 -
    塔河县2106回复: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薄才初19154914654: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文中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塔河县2106回复: 此文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 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