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围绕“人和从哪三个方面自然得出最后的...
  • 答: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怎样论证的
  • 答:如下:1、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析论点:通过三段论进行论证,最终推导出人和的重要性。3、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多个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来证明论点。4、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来说明人和的重要性。5、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请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请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作...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说明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结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 答: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思路: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作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2、《生于忧患...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思想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是从什么角度论证了什么?
  • 答:语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其中“得道”的意思是指得“治国之道”,即指行仁政。孟子认为,在赢得...

  • 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答: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看到别人的需要,只看自己。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自私到了极点,连...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网友点评:

    山呢克1737461406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万秀区2245回复: [答案]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

    山呢克17374614060: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论什么的? -
    万秀区2245回复: [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山呢克1737461406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是什么 -
    万秀区2245回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 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因此认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山呢克17374614060:   举出一则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结论的事例 -
    万秀区2245回复: [答案]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