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者多助的论证思维导图

2024-05-20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 答: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方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方法是什么_百度知 ...
  • 答: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 答: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 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答: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看到别人的需要,只看自己。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自私到了极点...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 答: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

  • 请简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过程.
  • 答: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请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请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作...

  • 劝学思维导图及论证方法
  • 答:劝学思维导图及论证方法如下所示:全文的思维导图: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来比喻学生和师长之间的继承关系,学生若努力学习,一日可能超过师长;《劝学》还用了对比论证,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

  • 孟子三章论证思路
  • 答:孟子三章论证思路如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的论证层次可以划分为: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归纳总结。首先,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指出三者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通过列举战例,分析论证了三者的关系,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二、富贵不能淫 本文的论证层次可以...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分析
  • 答:“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具体理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得,施行;道,仁政;寡,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的天气;地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


    网友点评:

    幸戚依1503049156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Ps:不能只打一个的说、、 -
    饶平县1848回复: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举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 对比论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幸戚依1503049156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哪两方面逐层论证 -
    饶平县1848回复: 围绕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展开 再从“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两个方面分层解说

    幸戚依1503049156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饶平县1848回复: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幸戚依1503049156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是什么 -
    饶平县1848回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 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因此认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幸戚依15030491566:   孟子在文章《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首先提出“ ,” 的论点进行论述,而得出治理 -
    饶平县1848回复: 第一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二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