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谏太宗十思疏论证思路

2024-05-14来源:本站编辑

  •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答: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

  • 魏征提出十思后又为唐太宗描绘了什么景象
  • 答:魏征提出十思后又为唐太宗描绘了理想的政治景象。《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年)的奏章。唐太宗执政第十一年,那时的唐朝,在内国富民强,在外没有强敌。于是,唐太宗开始大兴土木,到处巡游。对此,魏征非常担忧,便“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

  • 谏太宗十思疏紧扣什么思想
  • 答:谏太宗十思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

  • 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深意?
  • 答:《谏太宗十思疏》是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文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

  •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阐述的观点,共三个
  • 答:2、不要危难忧患时诚心待人,而成功后就放纵,傲慢待人。并指明,对人以诚相待,仇敌也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傲慢待人,即使是亲人也会众叛亲离。对人民使用高压钳制,用威势来统治他们,会造成他们与你貌合神离,表面十分顺服而实际上却十分怨恨。3、作者告诫唐太宗“总比十思,宏兹九德”这样就会达到...

  • 请问《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答:请问《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内容如下: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

  • 谏太宗十思疏骈散结合的例子
  • 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

  •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关各朝代的发展历程得出的历史教训是?
  • 答:思”字,但却始终是扣住“思”字着笔的,实际上紧承第一段解释了人君当“思”的原因,那就是“凡百元首”的难以善始善终;“取之易。守之难”的严峻事实:“殷忧”时、“得志”后的不同态度,“可畏惟人,载舟覆舟”的深刻教训。同时,为下文的“十思”作了有力的铺垫。

  •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说课稿
  • 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的文气,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2、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3、疏通文意: (1)找学生朗读第一二段并纠正发生的错误。 (2)齐读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识点。 (3)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

  • 谏太宗十思疏 学情分析
  • 答:谏太宗十思疏 唐 ·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


    网友点评:

    车疫诸18916898030:   谏太宗十思疏中心思想 -
    资阳区2997回复: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徵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车疫诸18916898030:   如何找出谏太宗十思疏的最要紧的地方 -
    资阳区2997回复: 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车疫诸18916898030:   谏太宗十思疏开扁提出了什么论断 -
    资阳区2997回复: 提出了,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论断 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车疫诸18916898030: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什么观点 -
    资阳区2997回复: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车疫诸18916898030: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资阳区2997回复: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