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七录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2024-06-01m.verywind.com
~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七录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录》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阮孝绪的《七录》已经亡佚,唐代释道宣的《广弘明集》卷三收录了它的序,其类如下:

(一)经典录内篇一:易部,尚书部,诗部,礼部,乐部,春秋部,论语部,孝经部,小学部。

(二)记传部内篇二: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法制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

(三)子兵录内篇三:儒部,道部,阴阳部,法部,名部,墨部,纵横部,杂部,农部,小说部,兵部。

(四)文集录内篇四:楚辞部,别集部,总集部,杂文部。

(五)术技录内篇五:天文部,纬谶部,历算部,五行部,卜筮部,杂占部,刑法部,医经部,经方部,杂艺部。

(六)佛法录外篇一:戒律部、禅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论记部。

(七)仙道录外篇二:经戒部,服饵部,房中部,符图部。

此集之所以命名《七录斋集》是有一段典故的'。张溥的父亲有十个孩子,溥为婢子所生,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不被宗党所重,就连仆人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次,伯父的家人无端制造事端在溥的父亲面前诬陷他,他听说了这事,又羞又愤,当时咬破手指,在墙壁写上“不报此仇,就不是人养”几个大字。那个仆人听说后,仍然讥笑张溥,说“塌蒲屡儿(庶出)能有什么作为呢?”。张溥受到很大的刺激,遂发愤读书,每读一本书,必亲自手抄,抄好了背诵后就烧掉,然后又抄,如此反复七遍才罢手。因此他读书的地方叫做“七录斋”,诗文集也称作《七录斋集》。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扩展阅读:特点

(一)《七录》把内篇分为五部,主要根据《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该目录的作者为刘孝标和祖暅。

(二)《七录》外篇佛法、仙道两录,则根据王俭《七志》中关于佛经、道经的两个附录。

(三)《七录》分类上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务实,即从当时学术发展、书籍数量的实际出发的。

七录明史尤世威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尤世威,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并勇敢知名。天启中,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七年迁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告警,从大帅满桂赴援,力战城东有功,增秩受赐。

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其冬,京师戒严,命提兵五千防顺义。俄命还镇,防护诸陵。四年代宋伟为山海总兵官,积资至左都督。

明年正月,贼陷凤阳。世威以二千五百骑赴之,抵亳州。会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苹川朱阳关之险。及承畴既入关,贼避之而南,复由蓝田走卢氏。扼于世威,仍入商、雒山中。世威军暴露久,大疫,与贼战失利。世威及游击刘肇基、罗岱俱负重伤,军大溃。贼遂越卢氏,走永宁。事闻,命解任候勘。十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言:“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今当用兵时,弃之可惜。”乃命赴象升军自效。及象升战殁,自免归。

十五年以廷臣荐,命与弟世禄赴京候调。召对中左门,复告归。明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传檄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惧,率所部精兵弃城走。时巡抚张凤翼未至,城中士马单弱,人心汹汹。布政使都任亟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众议城守。众推世威为主帅。无何,贼十万众陷延安。廷杰募死士,乞师套部。师将至,贼分兵却之,攻城甚力。官军力战,杀贼无算。贼益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矢石交至,世威等战益厉。守七昼夜,贼乃穴城,置大礮轰之,城遂破。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世威被执,缚至西安。自成坐秦王府欲降之,世威不屈膝。自成怒,杀之。

(节选自《明史·尤世威传》,有删改)

【译文】

尤世威,榆林卫人。他和哥哥世功、弟弟世禄三个人都以作战勇敢闻名于世。天启年间,世威累积官衔做了建昌营参将,被调去守卫墙子路。天启七年升任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地区向朝廷报告有紧急情况发生,尤世威跟着大帅满桂赶去支援,在城东与敌奋战,立下战功,得到提拔和赏赐。

崇祯二年,世威升任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这年冬天,京城的严密防备,朝廷命令他率兵五千防守顺义。不久朝廷命令他返回驻地,防守保护皇陵。崇祯四年,他接替宋伟担任山海总兵官,累积升官的资历升任左都督。

第二年正月,贼寇攻下了凤阳。世威带领两千五百名骑兵前往,到达亳州。恰好碰上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驻扎在信阳,洪承畴命令世威赶赴汝州。他才到两天,承畴也来了。当时贼寇看到河南的官兵势力强盛,都跑到关中去了。因为世威的部下都是精兵强将,承畴让他和参将徐来朝分别驻守在永宁、卢氏一带的山里,以便扼守雒南兰草川、朱阳关的险要之地。等承畴入关后,贼寇躲开他向南逃,又从蓝田逃到卢氏一带来。他们被世威拦截后,又逃进商、雒一带的山中。世威的在野外驻扎久了,军中瘟疫流行,跟贼兵交战失利。世威及游击将军刘肇基、罗岱都身负重伤,大败。贼寇于是越过卢氏,直奔永宁。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朝廷)下令解除了世威的职务,让他听候查处。崇祯十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说:“世威善于安抚士卒,懂得军事,只是因为他的几千外调来的士兵久守荒山,疾病发作,才交战失利。现在正值用兵之时,不用他是可惜的。”朝廷于是命令世威到卢象升的大军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等到象升战死,世威自请罢免官职,回家去了。

崇祯十五年,因为朝臣的推荐,皇帝命令世威和他的弟弟世禄赴京等候调用。皇帝召他们到中左门问了一次话,他们又请假回乡去了。第二年十月,李自成攻占西安,传布檄文到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怕了,率领所统辖的精兵弃城逃跑了。当时巡抚张凤翼还没到任,榆林城里兵力薄弱,人心惶惶。布政使都任赶忙召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人与大家一起讨论守城之事。大家推举世威当主帅。不久,贼军以十万兵力攻下延安。刘廷杰招募死士,请求河套地区的出兵援助。援兵将到,贼寇分兵击退了他们,更加用力攻城。官队奋力作战,杀死了无数的贼兵。贼寇增加兵力来攻打,架起楼车逼近城中,箭、飞石不断地打过来,世威等更加勇猛地战斗。他们防守了七个昼夜,贼兵开始挖地道通向城内,又用大炮轰城,城最终被攻破。世威等人继续指挥众人进行巷战,妇女、儿童也扔房上的瓦攻击贼兵,贼兵的尸体堆满各处。世威被活捉,被绑到西安。李自成坐在秦王府里想让其投降,世威不愿投降。李自成恼了,把他给杀死了。



  • 七录翻译
  • 答: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

  • 七录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 答:(二)《七录》外篇佛法、仙道两录,则根据王俭《七志》中关于佛经、道经的两个附录。 (三)《七录》分类上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务实,即从当时学术发展、书籍数量的实际出发的。 七录明史尤世威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尤世威,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并勇敢知名。天启中,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

  • 文言文《七录》的原文,译文
  • 答:译文为:他曾经在走路的时候,从倒塌的墙壁和杂草丛生的地方,探得一本异书,他就把它摘要记在心里。回家后,打破书箱拿出纸来,抄录下来读。有时夜里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连饭都吃不饱,却抄书来读。《七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对知识的渴望和毅力。尽管生活在贫困之中,他却能从废墟和...

  • 《七录》的翻译
  • 答: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

  • 张浦传文言文阅读
  • 答:4. 张永传文言文及翻译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

  • 张溥的《七录七焚》原文和翻译
  • 答:翻译: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地作为职业。原文: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翻译: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子,让高凤看守着鸡。原文: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翻译:正值天下暴雨,高凤边拿着竹竿边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原文:妻还怪问,...

  • 张溥勤抄文言文翻译
  • 答:2. 【文言文阅读好战必亡、一举两得、张溥勤抄的翻译、寓意】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

  • 七录《明史·张薄传》翻译
  • 答: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

  • 七录的原文及翻译
  • 答:七录原文:尝从行人借《汉书》下酒,曰:“我酣,公当以《汉书》相偿。”行人曰:“诺。”公饮酒知节,亦不顾其偿也。后一岁,复从借《齐谐》至数十遍。行人说:“吾穷老矣!此子每来,必有所需,吾不堪其频也。”乃录而与之,曰:“日取一回,...

  • 溥幼嗜学文言文翻译
  • 答:【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他烧掉,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