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发于声而后喻后是什么意思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 答: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该句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在段落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深入解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含义 对于这个古老而富有深意的成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许多人可能还未能充分理解其内涵。让我们一起探索,揭示其背后的智慧与哲理。源头与演变 这个成语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一部与孔子的《论语》齐名的著作。孟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孟孔”,...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 答:“作”是对外有所作为,“喻”乃于内有所会意。3 课本注释错在把 喻字错解成“被明白,被理解”。4 所谓“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 之至也”或可为佐证耶?后面是百度的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什么意思?
  • 答:翻译: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出处: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赏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该句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在段落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作用?
  • 答: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 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 是思想上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表情上的 其实就是为了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什么意思?
  • 答:别人对他的错误行为露出不愉快的脸色,发出讥责的声音,然后使他省悟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是什么意思
  • 答:22、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23、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4、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5、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26、发:流露,显露。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27、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的翻译。
  • 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参考翻译 {语文版}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


    网友点评:

    麻界冰13153052738: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的【发】怎么翻译 -
    汉川市710回复: [答案] 发:显现;显露 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 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 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供朋友参考

    麻界冰13153052738: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什么意思 -
    汉川市710回复: 知晓;明白 [know]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