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如何理解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 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困于心,衡于虑;征于声,发于色;是什么意思啊?
  • 答:意思如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衡于虑:心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作:奋发,指有所作为。征于色:把心情表现...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什么意思?
  • 答:别人对他的错误行为露出不愉快的脸色,发出讥责的声音,然后使他省悟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理解
  • 答: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

  • 翻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答: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这样别人才能知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作用?
  • 答: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 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 是思想上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表情上的 其实就是为了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衡于虑,而后坐”和“征于色,发予声,而后喻”叙述什么道理
  • 答:而後作,这里你打错了,是而後作而不是坐,作指的是有所作为,就是说然後奋发而有所作为。征於色,征指体现出来表现出来,色指的是脸色,征於色,意思是(面容憔悴)表现於脸色;发於声,发,发出,声,声音,意思是(哀叹)发出於声音;而後喻,喻,明白,瞭解,而後喻即然後(别人)才瞭解他...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 答:关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知晓;明白 [know] 君子喻于义。2、——《论语·里仁》。3、皇疏:“喻,晓也。4、” 单足以喻则单。5、——《荀子·正名》。6、注:“喻,晓也。7、”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样理解
  • 答: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脸色和声音可以便于了解这个人的想法。根据查询孟子告子下显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征验于颜色,吟咏叹息之声发之于声音,通过表现出来的脸色和声音可以便于了解这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的道理是经受磨炼的好处。

  • 怎么理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两句的实质_百度知 ...
  • 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网友点评:

    袁俘废15017503516: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意思
    鄂州市452回复: 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 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 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

    袁俘废15017503516: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
    鄂州市452回复: 1 两句话最后好连起来理解,肢解开就不好了--很多文言都如此.2 “困于心衡于虑”说的是内在感受,“征于色发于声”讲的是外在表现 “作”是对外有所作为,“喻”乃于内有所会意.3 课本注释错在把 喻字错解成“被明白,被理解”.4 ...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