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层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答: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看到别人的需要,只看自己。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自私到了极点,连...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么意思?
  • 答: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节选: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 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答: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看到别人的需要,只看自己。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自私到了极点,连...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出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答: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意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口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 得道者多助和失道者寡助各五个事例?
  • 答:一、得道者多助事例: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3、中国内战刚开始时的解放军只有几万人,国民党有几十万而且武器精良。由于党的政策好,深得民心,解放军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一百多万,一口气把国民党打到台湾。4、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这就是良政...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里
  • 答: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 具体含义,出自哪里?
  • 答: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得道多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指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由此可见: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失道者:不...


    网友点评:

    弘风竖17297355693:   孟子在文章《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首先提出“ ,” 的论点进行论述,而得出治理 -
    殷都区2711回复: 第一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二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弘风竖17297355693:   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首先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然后逐层论证最后强调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得出了什么的重... -
    殷都区2711回复: [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说明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结论.

    弘风竖17297355693: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侧重强调什么 快...
    殷都区2711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弘风竖17297355693: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
    殷都区2711回复: 得道者能够有很多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人会帮助他.《中庸》里面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这个道就代表仁慈之心.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

    弘风竖1729735569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什么 -
    殷都区2711回复: [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简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

    弘风竖17297355693:   《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呢?
    殷都区2711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