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构图

2024-05-02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维导图怎么画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维导图怎么画答案如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主要是孟子的一些思想,孟子相必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宣...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结构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有几个段分成几个部分每部讲得内容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有四个段,分文四个部分内容: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分析论点。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分析论点。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地利”亦难...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章结构谢谢!
  • 答:总、分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结构分析
  • 答: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段:分析论点: 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分析论点: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地利”亦难比“人和”。第四段: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

  •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原文及翻译
  • 答: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与赏析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故,论点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时,战争的胜负又由统治者是否得道所决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何断句
  • 答:资料扩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孟子的散文作品。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较,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全文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很强,确实是...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思路有哪些?
  • 答: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思路: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作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网友点评:

    于疯贪1339997984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 -
    通海县2194回复: [答案] 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中心论点的看法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是本文中心论点的看法并不矛盾,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为“得道”才会赢得民心,才会“人和”,孟子“仁政”的思想才会实现,“得...

    于疯贪1339997984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划分节奏 -
    通海县2194回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于疯贪13399979842:   比较阅读,思考《〈孟子〉两章》在论证上各有什么特色. -
    通海县2194回复: [答案] 解析:此二章同为孟子的说理散文,自然有相同之处,不过,二者章法迥异,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孟子的说理散文的特点.通过反复阅读,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之则恰恰相反...

    于疯贪1339997984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章特点和论点,孟子的主要资料.
    通海县2194回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yú),邹(现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曾经游历齐、宋、魏、梁等诸侯国,宣传先...

    于疯贪1339997984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通海县2194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