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生于忧患的对比论证

2024-05-25来源:本站编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第二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 ...
  • 答: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主要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文章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说明“生于忧患”的道理。对比论证:文章从个人事例开始,得出“困境出人才”的结论,然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这...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中运用了对比或类比的修辞手法吗?请举例...
  • 答: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先从个人方面进行正面论证,主要论证了“生于忧患”;后从国家方面进行反面论证,主要论证了“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为什么要正反对比说理?
  • 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2、3段运用了什么写法?
  • 答:一、第二段,从客观方面论述一个人如果想要成才,必须要经历思想身体生活等方面的磨难,才能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第三段,从正面论证了一个人要想成才的主观条件。并且从反面论证了治国道理,形成对比论证。二、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如下:1、例举名人事例。先举出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磨练后,成就大业的事例。2、道理论证,担当重任必先经过磨。就事说理,论述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必须经受方方面面的磨练的道理。3、对比论证,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从正面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的道理,再由个人...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的语言特点
  • 答:运用比喻论据和对比论证相结合,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孟子得出的结论是
  • 答: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孟子得出的结论是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 解释一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联想,最好有点对比论证。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以其掷地有声的 言语力量,言简意赅的思想内涵,为世人所吟诵。而其中的两句经典 中的经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是哲理、诗意两俱佳,令人玩味不 已。在忧愁困苦中方能生存发展,在贪图享乐中自取灭亡。。。实际上,这两句名言所体现的意义,已经远远...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在结尾摆出观点
  • 答:1、原因 实胜于雄辩,作者先摆事实,再讲道理;然后从客观到主观,从正面到反面, 由个人推及国家,通过对比论证,层层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不牵强说教,又水到渠 成,无可辩驳。2、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网友点评:

    米昂翠1889307694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有何共同点? -
    长安区161回复: 共同点在于,主要论证方法都是归纳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其实,整本的《孟子》,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先打个比方,然后用归纳法总结出一般的道理,再将对方往里面套.对方如果不上当,就再用大言吓人,从现有的《孟子》文本看,基本都是这一套伎俩. 不过,相对于后世只会背书解经的腐儒来,还是要高明许多.

    米昂翠188930769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者认为国家兴旺需要哪两点 -
    长安区161回复: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